经济学院2024年思政实践课育人工作纪实:青春之声振田野,在祖国大地奏响经世济民四部曲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度融合经济学特色,扎实推进2024年思政实践课的育人工作。

2024年夏天,北大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程共组织9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120余名师生分赴黑龙江铁力、江苏盱眙、湖南茶陵、湖南中方、河北正定、山东淄川、云南弥渡、江苏宜兴、河北丰宁等地开展思政实践。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副书记周超,金融学系主任、2023级本科1班班主任王一鸣,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2023级本科2班班主任郑伟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2023级本科3班班主任陶涛,财政学系长聘副教授、2023级本科4班班主任崔小勇,金融学系长聘副教授、2023级本科5班班主任王熙,财政学系助理教授王耀璟、曹光宇,团委书记李晓丹等22位教师担任任课教师,10名高年级学生党员任助教,作为“第二课堂”导师与学生共上思政实践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邱华宇以“马克思主义与调查实践”为题为同学们开展了行前理论教学。

实践团师生行走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基层一线,让青春之声在东北平原的黑土地上澎湃,于西南边陲的蔚蓝天空下激荡,于中南丘陵的层叠梯田上回响,于华东平原的碧波湖畔间争鸣,从4个维度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洞察经济发展脉搏。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闯将,立志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红色曲:凝心铸魂——学思党史国史 厚植爱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量

7月8日至12日,经济学院师生赴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开展思政实践,由郑伟带队授课。实践团前往双丰镇建国村抗联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师生们从抗联集结号雕像出发,漫步时空长廊,参观了村小旧址和抗联礼堂,体悟了当地人民的爱国热忱与斗争精神;在马永顺纪念馆和林场,学习了劳动模范马永顺的光辉事迹,感悟到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

经济学院师生赴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7月8日至12日,经济学院师生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开展思政实践,由王一鸣带队授课。师生们来到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聆听新四军挺进苏南、创立抗日根据地、对敌作战的历史,从中感悟“铁军优良传统”的深刻内涵。实践团还前往了周恩来纪念馆进行参观,周总理崇高的精神激励着师生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

经济学院师生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7月22日至26日,经济学院师生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开展思政实践,由崔建华带队。师生们前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进行了参观学习。在茶陵县委大院,师生参观了毛主席当年的住室,透过主席书桌上的《茶陵州志》、饭桌上的茶陵伏蒜和腐乳,感受到毛主席与茶陵人民的深厚情谊。

经济学院师生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7月22至26日,经济学院师生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由周超带队。在淄川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遵照淄川革命历史发展脉络,实践团师生先后参观了“星星之光”“抗日烽火”等6个主题展厅,通过参观学习,师生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

经济学院师生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8月5日至8月9日,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程团队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由崔小勇带队授课。师生一行与正定县老干部王志敏同志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的光辉事迹,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广揽英才、心系人民,端正党风、谋划发展的光辉形象。

经济学院师生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乡村曲:深学实做——投身教育建设 守护绿水青山 赋能乡村振兴

7月22日至26日,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程团队来到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等主题进行调研学习。实践团参访了火田镇大龙村与高陇镇龙匣村,了解了当地实现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具体实践;前往康成庄园合作社,了解当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经济学院师生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7月29日至8月2日,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程团队赴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开展思政实践,由王熙带队授课。实践团师生在黑禾田村了解当地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得知“小红军休闲部落”文旅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够拉动村民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团还来到了泸阳镇调研艾叶种植和加工、蓝莓加工、兰花种植等乡镇产业,对现代农业的魅力和乡村振兴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济学院师生赴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发轫于2016年的北大经济学院“怀源计划”支教团,在8年笃行不怠的脚步里给偏远地区的同学们带去了爱与光亮,逐渐孕育出独属于北大经院青年的怀源精神。7月28日至8月7日,在李晓丹的带领下,经济学院“怀源计划”赴云南弥渡支教实践团时隔一年,再次前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开展了以“小河淌水求真知,筑梦北大向未来”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与系列实践活动。支教团深入弥渡一中,组织了通识选修课程、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前往弥渡县的基层政府、乡镇企业,学习弥渡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先进经验。

经济学院“怀源计划”支教团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开展思政实践

创新曲:与时俱进——把握发展大势 探求科技成果 共筑创新高地

7月8日至12日,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程团队来到江苏盱眙。师生们在盱眙县主城区东南部的产业集中区域,参访数个较有代表性的新能源企业,了解凹土等盱眙当地的特色资源;在於氏龙虾厂区,参观龙虾和调料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体会到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完美融合。参访数个企业后,师生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盱眙县如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贯彻新发展理念。

经济学院师生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7月22日至26日,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程团队来到山东淄川。在七河生物智慧工厂,师生们了解了人才培养与党建双线并行的特色发展道路,切身感受到技术赋能现代化农业的蓬勃活力;在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团学习了“鲁联新材”与“跨界针织”两大板块顺应市场的创新思维;在雾岭山农场有限公司,师生们了解企业持续深耕无糖、低糖山楂制品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学习了如何开展调研,捕捉市场动态,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保持市场竞争力。

经济学院师生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8月5日至9日,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团队来到江苏宜兴,在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深入学习和参访,由陶涛带队授课。参访期间,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先科半导体、中环领先、山水半导体、灵谷化工、国信协联、宝银公司等园区重点企业,近距离观察了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的生产流程,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关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的详细介绍。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师生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深刻理解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经济学院师生赴江苏省宜兴市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文化曲:继往开来——寻访中华文脉 涵养文化自信 深耕文明互鉴

8月5日至9日,经济学院赴江苏宜兴开展思政实践。实践团师生们在悲鸿故里文化园,进一步领略了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人生和爱国情怀;在周培源故居,了解了周培源先生在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学习了宜兴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了古今宜兴陶瓷艺术家的非凡创造力。

经济学院师生赴江苏省宜兴市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8月5日至9日,经济学院赴河北正定开展思政实践。在石家庄城市馆,实践团学习了正定从鲜卑族建立的中山国经赵灭、秦统逐步设为郡县以至今日的千年文化底蕴,以及石家庄从民国时期的石门市逐步发展为省会城市的过程;在正定县博物馆,师生们领略馆藏瓷器的精巧和正定胜迹图的震撼,感悟“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正定古城千年之美。

经济学院师生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9月2日至6日,经济学院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思政实践活动,由周超、王耀璟、曹光宇带队授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实践团对兼具地方特色与满族民族特征的丰宁民间艺术有了基本认识。在丰宁满族博物馆,师生们了解了当地自史前时期至清代的文明史,感受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

经济学院师生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9月20日,经济学院举办2024年思政实践课总结分享会。任课教师、课程助教、选课学生齐上2024思政实践课程“最后一课”。在总结分享会上,师生交流实践感悟,深化专业认知,进一步明确肩上的责任与担当。经济学院在院楼一层大厅开设“北大经院2024年思政实践课程纪实展”,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将课程实践成果进行宣传。从行前理论课,到行中实践,再到行后总结,思政实践课程形成育人闭环。

image17.jpeg

image18.jpeg

经济学院举行2024年思政实践课总结分享会

经济学院举办2024年思政实践课程纪实展

2024年,北大经院9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践行经世济民初心,全体师生将知行合一践行在祖国大地上。北大经院青年将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昂扬风貌,让初心永驻、信念扎根、情怀传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生活中,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